都在这里了!15个常见逻辑谬误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alse dilemma例子 都在这里了!15个常见逻辑谬误汇总

都在这里了!15个常见逻辑谬误汇总

2024-03-29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针对人身 谬误(Ad Hominem)

人们提到“争论”这个词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就是比谁嗓门大,主要内容是攻击个人。攻击个人并非理性讨论,在逻辑和修辞中,个人攻击被称为ad hominems 。Ad hominem是拉丁语,意为“反对他”(against the man),而不是反对他的观点,是用与事情真相无关的攻击语言取代逻辑论证,妨碍做出良好的推理。

更具体地说, 针对人身是一种缺乏相关性谬误(逻辑里的前提和结论之间要具有相关性),对持不同意见者的批评并非基于其对问题的论证,而是基于个人特征、背景、外貌或与所讨论的论点无关的其他特征。

有些侮辱只是单纯的侮辱,针对人身则是一种逻辑谬误,是指在讨论或者辩论中,将侮辱作为一种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使用攻击性语言,除了证明攻击者所主张的观点是错的之外,并不能证明任何事情。选举中,针对人身又被称为“扔泥巴(泼脏水、中伤等等,就是往你身上扔快泥巴,再指责你身上脏)”。比如说,对待候选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立场,并不去讨论其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或立场在解决该问题是否有效,而是转移关注点到个人特征、说话的方式、穿着样式、风格等其他影响其受欢迎程度、但与其能力无关的因素。在政治辩论中针对人身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试图通过诉诸无关的弱点甚至辱骂,而不是解决核心问题,来操纵选民。最近这次选举人身攻击无处不在 ,克林顿和特朗普都遭受了针对人身的待遇。

小总结:

Ad hominem是一种侮辱,被用做支持结论一种论据或证据。

国外版知乎Quora有个帖子列出了针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外号:“杀手克林顿”、“谎言希拉里”、“希拉的匈奴”、“希特勒”、“克林顿”、“牛羚”、“儿童强奸犯的辩护者”、“公司妓女”、“总统先生”、“万岁希拉里”、“西翼邪恶女巫”、“罗伯蒂·希尔汉姆·克林顿”、“卡佩特巴格夫人”,以及不加掩饰直接称其“魔鬼”。

纽约每日新闻提供了唐纳德.特朗普的侮辱列表:“短指保加利亚”、“愤怒的奶昔桔”、“法西斯派对的拉客者”、“蠢货von Clownstick”、“解体的南瓜灯”、“萨达姆侯赛因帆船俱乐部主席、“种族主义柑橘”、“有意识的大写锁定按钮”、“Cheeto Jesus”、“橘色龙卷风”,最有创意或文学性的也许是,“被烧成人形的罗马”。

针对人身通常意味着分歧已变成“斗争”。无论兄弟姐妹、朋友、还是恋人,都曾有言语上的分歧,并发展为侮辱和诋毁。当这些侮辱取代了争论,就成为针对人身谬误。

轮到你了:

看看你是否可以分辨出哪一个是针对人身式讨论,哪个只是单纯的侮辱。

例1:“MacDougal竟然支持英国足球队,显然他不适合成为爱尔兰的警察局长。“

例2:“所有来自克里特岛的人都是骗子”

“针对人身”油管视频,记一下。

John说,“黑巧克力含有抗氧化剂,而其他甜品只含有糖,因此黑巧克力比大多数甜品更好”。以下是“针对人身”的四种形式,没一个是观点(argument),且全都跟John的观点不相关。

John说,“黑巧克力含有抗氧化剂,而其他甜品只含有糖,因此黑巧克力比大多数甜品更好”。以下是“针对人身”的四种形式,没一个是观点(argument),且全都跟John的观点不相关。

侮辱型(abusive form),比如“嗯,但你是个贪婪的傻逼”。这并非是一个观点,且与John的观点无关。就算John是个贪婪的傻逼,他所说的观点仍然可能是对的。

含沙射影型(circumstantial form),比如“嗯,你在巧克力工厂工作,你为了钱才这么说”。就算John确实是为了钱才这么说,但这个攻击是针对John本人,而非John的观点。

你也一样型(拉丁文Tu Quoque,意为you also),比如“嗯,你自己也没少吃棒棒糖”。就算John是个虚伪的人,仍不能证明他的观点错误。

连带有罪型(Guilt by association),比如“嗯,纳粹也觉得黑巧克力更好”,暗指认为黑巧克力好的人跟纳粹一样是坏人。就算John是个纳粹,他关于巧克力的观点仍然可能对。

2.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如果对手的论点是稻草做的,打败它就很容易。稻草人谬误是指所攻击的并非对手本意,而是先对对手的论点进行曲解,再予反驳,就像在攻击一堆无生命也无害的稻草,攻击一个容易打败的、不能动的雕像。

稻草人谬误简单而廉价,却可以使自己的论点看起来比实际的强大。使用这种谬误时,对手的观点通常被曲解得弱智、荒谬、无生命力、虚假、或者完全不可靠。如此一来,自己的论点看起来就更好。可以想象稻草人谬误容易和针对人身一起使用,曲解对手的观点之后再做人身攻击就方便多了。

小总结:

稻草人谬误是攻击对手并不持有的观点。

有意使用稻草人谬误有违道德,因为曲解对手是为了进一步欺骗。不过多数情况下,稻草人谬误并非故意所为,人们可能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过度简化了一个有点复杂的立场,或者将一个原本具体、谨慎的主张说得宽泛而且莽撞。

轮到你了:

看看你是否能够发现下两个陈述如何成为稻草人谬误。

例1:“参议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驾驶普锐斯(油电混动车)解决所有生态问题。”

例2:“恰恰相反,参议员认为环境已经很糟了,改变汽车的选择或驾驶习惯不会产生任何差异。”

油管的视频详解 Critical Thinking - Fallacy: Straw Man Fallacy

例子

论点:(大前提)啤酒广告鼓励未成年人饮酒,(小前提)未成年人饮酒通常导致不良结果,(结论)因此电视台不应播放啤酒广告。

反对意见:嗯,但是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放弃饮酒,人类饮酒的历史太长了。

论点:(大前提)啤酒广告鼓励未成年人饮酒,(小前提)未成年人饮酒通常导致不良结果,(结论)因此电视台不应播放啤酒广告。

反对意见:嗯,但是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放弃饮酒,人类饮酒的历史太长了。

“人们应该放弃饮酒”就是稻草人,是论证者从未说过的观点。注意反对意见所“制作”的稻草人是一种极端观点,以便更容易地反驳。

稻草人谬误 的结构

辩论者 A 提出观点 X

辩论者 B 将观点 X 曲解成(更容易攻击的)Y

辩论者 B 攻击 Y

辩论者 B 做结论:观点 X 错误

更多例子

过度简化型稻草人谬误

论证:(大前提)进化论说人类和猿类没有区别,(小前提)人类和猿类不一样,因为人类显然更聪明,(结论)进化论错误。

错误原因:进化论并没有说人类和猿类没区别。

注意这个论证形式上具有三段论结构,因此没有形式错误。

过度简化型稻草人谬误

论证:(大前提)进化论说人类和猿类没有区别,(小前提)人类和猿类不一样,因为人类显然更聪明,(结论)进化论错误。

错误原因:进化论并没有说人类和猿类没区别。

注意这个论证形式上具有三段论结构,因此没有形式错误。

偷换概念型稻草人谬误(常见于政客的诡辩)

(记者)提问:你是否挪用了竞选资金?

(政客)回答:好问题!我接到了很多很慷慨的竞选捐赠,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手写的卡片感谢我所做的一切,我喜欢这个卡片是因为我很重视工人阶层的贡献。

错误原因:问题被换成了更容易回答的。

偷换概念型稻草人谬误(常见于政客的诡辩)

(记者)提问:你是否挪用了竞选资金?

(政客)回答:好问题!我接到了很多很慷慨的竞选捐赠,我最喜欢的一个是手写的卡片感谢我所做的一切,我喜欢这个卡片是因为我很重视工人阶层的贡献。

错误原因:问题被换成了更容易回答的。

3.诉诸无知 谬误(Appeal to Ignorance, argumentum ad ignoranctiam)

当无知(不知道)被用作支持论证的前提,就是诉诸无知谬误。我们每个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无知的,但在辩论过程中,把人类的这种不幸状态用做武器,就使辩论变得廉价,当辩论者存心误导听众时,也会使用这种谬误。

诉诸无知,除了证明一个人不知道之外,并不能证明任何事情。

有趣的是,这种谬误经常被用来支持多个相互矛盾的结论。比如:“没人能明确证明外星人存在,所以外星人不可能是真的”,和“没人能明确证明外星人不存在,所以外星人肯定是真的”。相同的论证策略可以同时支持相互排斥的主张,这个策略就是个糟糕策略。

诉诸无知,除了证明一个人不知道之外,并不能证明任何事情。没人能证明鬼魂或飞碟不存在,那就不能证明这些东西存在或不存在。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它们确实存在或者它们不存在。无知并不能证明对知识的任何要求。

轮到你了:

考虑以下例子,你能否发现对无知的诉求?

例1:“没有证据表明光明会曾经存在过。他们太聪明了,知道摧毁所有证据。”

例2:“我不了解坦克约翰逊,我只知道他犯罪记录很多,但我敢打赌他真的只是被误解了。”

油管视频:Appeal to Ignorance (Logical Fallacy)

谬误结构

某事尚无证据能证明存在,因此可以确定不存在。

某事尚无证据证明不存在,因此可以确定存在。

某事尚无证据能证明存在,因此可以确定不存在。

某事尚无证据证明不存在,因此可以确定存在。

正确的逻辑是,缺乏证据,不能做确定性结论。

例子

尚无证据证明鬼魂不存在,因此结论鬼魂存在。

尚无证据证明上帝存在,因此结论上帝不存在。

尚无证据证明上帝不存在,因此结论上帝存在。

尚无证据证明鬼魂不存在,因此结论鬼魂存在。

尚无证据证明上帝存在,因此结论上帝不存在。

尚无证据证明上帝不存在,因此结论上帝存在。

多解释几句。这里讲的是逻辑谬误,即推理过程是否存在错误。逻辑要求一个论断需要有证据支持。证据(evidence)是一组事实或者信息,用来证明某个想法或者假说是否正确,是科学和法律上常用的词。事实(fact)是指可以通过客观观察被认为对或者存在的事情。无法观察或者验证的事情并不是事实——原本以为这些不需要多解释,但分不清楚的人真的是很多。

但是逻辑上无法证明是否存在的事情,跟这件事情是否存在,还不是一回事。逻辑不能保证我们全知全能,只能让我们少犯错。

多解释几句。这里讲的是逻辑谬误,即推理过程是否存在错误。逻辑要求一个论断需要有证据支持。证据(evidence)是一组事实或者信息,用来证明某个想法或者假说是否正确,是科学和法律上常用的词。事实(fact)是指可以通过客观观察被认为对或者存在的事情。无法观察或者验证的事情并不是事实——原本以为这些不需要多解释,但分不清楚的人真的是很多。

但是逻辑上无法证明是否存在的事情,跟这件事情是否存在,还不是一回事。逻辑不能保证我们全知全能,只能让我们少犯错。

4. 虚假两难/假二分法 (False Dilemma/False Dichotomy)

这种谬误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错误二分法、分歧谬误。这种推理方式的错误在于把选项限制为只有两个,事实上有更多选择可供选择;另外,即便是只有两个选项,选项之间未必互斥,有可能兼得。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谬误。

当然,如果真的只有两种选择,就不是谬误。例如,“Led Zeppelin要么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要么不是”,这是一个真正的两难,因为真的只有“A或非A”两个选择。但是要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Led Zeppelin的人,以及讨厌音乐的人”,这就不讲理了。

小总结:

当真实的选项多于所陈述的选项,基于两难的论证就是谬误。

虚假两难谬论通常是一种操纵工具,旨在使观众两极分化,使一方英雄化并将另一方妖魔化。在政治话语中,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可以帮助公众支持有争议的立法或政策。

轮到你了:

看看你是否可以确定这些政治家没有提到的第三种选择。

例1:“我们要么开战,要么我们显得软弱无力。”(贸易战)

例2:“要么你爱我,要么你恨我。”

油管视频

女儿:你们是好的家长吗?

爸爸:当然了!

女儿:那很显然你已经教过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爸爸:当然。

女儿:因此你应该相信我会做正确的事情(应该是爸爸之前阻止过女儿做自己想做的事)

爸爸:等会儿……

女儿:不然你就是个不合格的父亲!你选一个吧。

5.滑坡(Slippery Slope)

你可能在十几岁时就把这种谬论用在了父母身上:“你必须让我去参加这次聚会!如果没去,我就会成为没有朋友的失败者,等我到了30岁,会成为一个独自生活在你地下室里并且失业的人!”

滑坡的谬误是通过从一个看似无害的前提或起点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转移到不可能的极端情况。之所以构成谬误,倒不是因为支撑论证的因果链条过长,事实上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一大串的复杂因果相互关联,从第一个原因出发得到了极端的结果。滑坡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认定极端结果必将发生。

证实一件事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过其实并不容易,想要一连串事件肯定会发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是对未来的推断,而我们还没有到达那里。一般来说,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确定性的未来。滑坡谬误通过假定未来一串事件会发生,而不是通过证明其发生的可能性,回避了证明的困难。

滑坡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认定极端结果必将发生。

轮到你了:

这些例子中哪一个是滑坡谬误,哪个不是?

示例1:“你的教练的政策是,如果他们错过练习,那么在比赛日没有人可以成为首发。所以,如果你今天错过了篮球练习,你将不会在周五的比赛中成为首发。那么你将不会成为我们学校校队篮球队的第一个新生。”

例2:“如果美国不向叙利亚叛乱分子发送武器,他们将无法抵抗他们的战争独裁者。他们将失去内战,而那个独裁者将压迫他们,而苏联将因此开辟一个遍布整个中东的势力范围。”

油管视频

DIRECTV使用滑坡谬误的滑稽广告

当你成为有线电视公司的客户,

他们的电话客服让你长时间等待,

长时间等待的你会变得生气,

你一生气就会去打壁球,

打壁球时你的眼睛会受伤,

受伤以后你就会带上眼罩,

带眼罩会让你看起来很猛,

就会有人看你不顺眼跟你打架,

第二天你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路边的阴沟里。

所以如果不想在阴沟里醒来,不要再用有线电视公司的服务,赶紧转到DIRECTV来吧。

6.循环论证(Petitio Principii )

一个人的论点需要使用论据和逻辑支持,但有时候可以发现一些论证的结论其实是在重复结论成立所需的假设,并非新的结论,这便构成循环论证或循环推理。比如,“圣经是真实的,因为圣经说它是真的” ,就是一个循环论证,该论述先假设圣经只说真话,在此基础上论证圣经真实。再看一个循环论证的例子,“我想,我的大脑是可靠的”。当然了,如果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是可靠的,我们确实会认为我们的大脑是可靠的。

循环论证拉丁语为Petitio principii,意思是“假设初始(事物)”(通常被误译为“丐题”, begging the question)。循环论证式论点称不上论点,而是一种自以为是的陈述,以一种看起来像立论的方式重述之前作出的假设。在一个论证里,若发现结论跟前提出现相同内容,就可以确定这是循环论证。(回忆三段论的结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轮到你了:

识别循环论证的另一种方法是,它们从完成的地方开始,并在它们开始的地方完成。看看你是否可以确定哪些是循环论证。

例1:“抽象艺术算不上是艺术。那些图片和雕塑并不代表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它算不上艺术。”

例2:“即使对那些偏执的人,我们也应该宽容。他们的想法也很重要,即使他们偏执的想法是错的,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到不同的东西。”

(我觉得例2是循环论证,在“他们的想法很重要”上面循环了。例1的大前提不可接受,但没有循环。)

油管视频:Star Trek 逻辑学之循环论证

Kyle:很棒的一次飞行!柯克舰长真是最好的星舰战队的舰长,这就是为什么联邦让他指挥旗舰。

船员2:他确实很棒,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最好的。

Kyle:联邦让他指挥旗舰,就是因为其他舰长都不如他。柯克舰长是企业号船长,企业号是联邦舰队的旗舰,对不对?

船员2:嗯,是吧……

Kyle:所以,他就是最好的,所以联邦才让他指挥旗舰。

史波克:对不起各位,我碰巧听到你们的谈话。Kyle,你的论证逻辑上有误,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Petitio Principii)。

船员2:可是听上去很有道理呀。

史波克:确实有可能有道理,但是论证的形式错了。犯了这类错误的论证,其前提和结论其实是同义的。Kyle的论证是,“柯克舰长是舰队最好的舰长,并被选为旗舰舰长,因为没有其他舰长像他一样棒”,“没有其他舰长像他一样棒”和“他是最好的舰长”是同一个意思。

史波克:其实我并不否认柯克舰长是最好的舰长,他就是最好的。但你的论证方式并没有证明这一论断。

Kyle:好吧,我再好好想想我该怎么说。

史波克:(面向观众)即便一个论点听上去有道理,一旦其论证形式有错,该论点就不能证明为对——比如循环论证。这就是逻辑。

7. 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

轻率概括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这些结论过于匆忙,因此它们通常犯有前提不恰当、刻板印象(陈规定型)、结论无根据、过度渲染或者夸大其词等错误。(印象里也有称其为“以全概偏”。)

通常情况下,我们做概括没什么问题,事实上我们总是发表概括性论断,比如“我喜欢去公园”、“民主党人不同意共和党人”、“开车上班比走路更快”,或“每个人都会为Harambe哀悼(辛辛那提动物园的一只猩猩)”。

(注:这四个说法都没有条件约束,比如第一个说法是任何时候,第二个是民主党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同意共和党,第三个是不管什么时候开车都要更快,第四个是每个人。)

轻率概括可能是最常见的逻辑谬误,因为对于什么才是“充分”的证据,并不存在简单、能够获得一致认同的标准。

实际上,上一段“总是发表概括性论断”就是一个轻率概括——我们并不总是一直发表这类论断。我们还会做其他事情,如吃饭,睡觉和吸气。这些一般性陈述的特点是不是针对特定时间或者特定的案例,而是讲得很普遍,而且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对的。少数时候你不喜欢去公园, 少数时候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同意,少数时候上班可能比走路慢,比如道路全部关闭以方便Harambe游行(你如果是司机肯定不会哀悼了)。

轻率概括可能是最常见的逻辑谬误,因为对于什么才是“充分”的证据,并不存在简单、能够获得一致认同的标准。比如一个例子足以证明“Apple电脑是最昂贵的电脑品牌吗?”12个例子怎么样?如果50台苹果电脑中的37台比其他品牌的同类机型贵,那该怎么办?

而且对于什么才能构成“足够”的证据,也没有固定的规则。某些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形成合理的比较来判断某个论断的真伪(注:比如证伪一个理论而不是证实)。但有时候如果不猜则根本无法做出判断。衡量证据的方法依论断的场景而定,比如哲学、科学上、政治辩论、讨论使用厨房的规则等等。前面关于苹果电脑的更安全的说法是,“Apple电脑比许多其他品牌的电脑更贵。”

除了判断证据之外,我们最好避免做一般性陈述。即使一般来说女性都是坏司机——我并不是说她们真是坏司机——仍然还有很多女性是好司机。即使这些好司机“案例”属实,一般性陈述也不会涵盖那些“案例”。

一种简单的避免轻率概括的方法是添加限定词,如“有时”、“可能”、“经常”、或“似乎是......的情况”。当我们对此不留意,就会有刻板印象、性别歧视、种族主义、或犯简单的错误。但是通过合适的限定词,我们就能把轻率概括变成负责任的、可信的主张。

轮到你了:

以下哪一项是轻率概括?

例1:“有些人投票时没有认真权衡候选人的优点。”

例2:“现在的人们只用他们的情绪而不是用他们的大脑投票。”

油管视频:罗宾的轻率概括

(大概剧情)猫女给罗宾和蝙蝠侠下毒。罗宾说,永远都不要相信女人。蝙蝠侠说,你这是个轻率概括,但在眼下这种情况,你说的对。说完倒下了。

8.红鲱鱼( ignoratio elenchi )

有些论点看似相关,实则已经偏离了主题,分散了辩论者的注意力,这些论点就叫红鲱鱼。当有人不喜欢当前的主题,想要绕道去讨论更容易或更安全的问题,会使用这种策略。红鲱鱼式论点虽然与问题有关,但相关度不足以对严肃的讨论提供帮助,所起的作用是混淆问题、分散注意力,而不是澄清问题和集中注意力。

(其实就是故意跑题或者打岔。还是了解一下这个说法吧,以便以后有人说起什么是红鲱鱼,我们可以知道是什么意思。)

“红鲱鱼”指的是一种熏制的红棕色的盐渍鲱鱼,非常刺鼻。据说这种香气对狗来说非常强烈和美味,被用作训练设备,用于测试猎犬如何在不分心的情况下追踪气味。狗通常不被用于捕猎鱼类,所以红鲱鱼会让狗离开它们应该捕猎的东西。

有时红鲱鱼难以识别,因为不同论点之间的相关度并不总是很清晰。枝节论点可以被用得与主题相关,也可以被用得跟主题不相关。日常中我们遇到的那些较大的分歧,通常要涉及到多个层次,以及贯穿其中的不同的子主题。为防范红鲱鱼的谬论,我们可以通过厘清为何谈话各部分与核心主题相关,以及相关程度。

轮到你了:

以下哪个例子是红鲱鱼谬误?

例1:“我的妻子想清理车库,我问她户外家具怎么办?现在她开始买新的户外家具,不再管车库的事情了。”

例2:“我的妻子想清理车库,我问她户外家具怎么办?那些家具也不用,只是占用车库的空间。“

油管视频:电影“谢谢你抽烟”片段

(父)比如你的观点是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我的观点是香草最好。我对你说,香草冰淇淋最好吃,你说…… (子)……才不,巧克力最好 (父)好的,但这么讲下去你赢不了这场辩论。接下来我问,你认为巧克力是冰欺凌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子)对,那是最好的冰淇淋,我不会吃任何其他的冰淇淋 (父)好的,那么你认为巧克力是全部 (子)对,我只要巧克力 (父)但我要的不只是巧克力,同样,我要的也不只是香草。我认为我们需要自由,我们需要选择冰淇淋的自由,这就是自由的定义。 (子)但这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话题 (父)但这是我要讨论的 (子)但你并没有证明香草是最好的 (父)我用不着,我只需证明你错了,你错了,我就对了 (子)但你还是没有说服我 (父)我要说服的不是你,我要说服的是他们(指大众)

9.诉诸虚伪(Tu Quoque)

诉诸虚伪又被称作“你也一样”(拉丁语tu quoque,意思是you also),是企图通过指出对手的虚伪而使讨论偏离主题。这种策略并不解决问题,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因为即便是伪君子也可能说的是实话。专注于对方的虚伪是一种转移策略,通过指责另一个人有同样的问题或类似的东西,tu quoque让自己逃离正在经受的指责。比如杰克说:“也许我是有点通奸行为,但杰森也一样!”,他就是试图通过让其他人分担责任来减轻自己的责任,甚至是证明自己没做错,但其他人的错误并不能用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就算其他人有同样的错误,杰克仍然是个奸夫。

诉诸虚伪通常用来转移责任,而去分散人们对最初问题的注意力。然而要明确的是,如果只是指出他人的虚伪本身并不构成谬误。比如,杰克如果这样说,“是的,我犯了通奸罪。吉尔也犯了通奸罪,我们很多人都这样做了,但我仍然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在这个例子中,杰克并没有为自己辩护或者推卸责任,他的做法是把自己的错误放到了更大的背景里。只有当论证者企图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而逃脱被指责,诉诸虚伪才成为谬论。

轮到你了:

以下哪一项是“诉诸虚伪”谬误?

例1:“但是,爸爸,我知道你在我这个年龄就开始抽烟了,所以你凭什么不让我也抽烟?”

例2:“小子,是的,我确实在你这个年龄时抽烟了,那时候抽烟就是个蠢事,现在仍然是个蠢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让你抽烟、使用尼古丁口香糖、或者用烟来做任何事情。”

油管视频:Tu Quoque

诉诸虚伪(Tu Quoque) 是当人们把其他人的虚伪当作论据来转移对自己的指责的一种谬误。下面是两个典型的谬误

环保主义者自己也开车,并不能证明汽车对环境无害 宗教人士并不是总遵守教义,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教义是错的

另外一些你也一样或者诉诸虚伪的例子:

别告诉我别抽烟,你自己每天抽两包 美国无权对沙特Human right指手画脚,看看关塔那摩监狱 如果你真相信祷告的作用,你就不该去看医生 女权主义者说时尚界迫害女性,但她们自己还穿高跟鞋 自由主义者希望减少政府干预,但他们自己也不去无政府的索马里

但指出对方虚伪并不总是谬误,现实当中我们做不到全知全能,所以需要依赖权威意见,如果权威本身是虚伪的话,他的意见就不再值得依赖。比如:

我宣称把钱全部捐出去会让自己更快乐,但我没有这样做。此时虽然仍不能证明捐钱带来快乐是错的,但这个结论已经变得可疑了。 我说全素食很容易做到,但我仍然吃肉,我的行为为我的主张提供了一个反例,该主张便不再可信。

为何“诉诸虚伪”是种谬误?

现实当中,人们不可能永远按照自己的信念做事,因为奉守信念通常要求或多或少的牺牲,比如吃素、坚持锻炼;或者要求集体行动,而集体行动很容易失败,比如环保;再或者,人们的信念有时会出现动摇,比如共和党在其他场合要求政府减少补贴,但并不拒绝农业补贴。人类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做到对的事情,但不能用来证明对的事情是错的。

10.归因谬误(Causal Fallacy)

在寻找原因时犯下的逻辑错误就是归因谬误,这是一大类谬误,有很多变种。

第一种是假因(False Cause 或者 non causa pro causa),是指当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所做的归因。例如,“你父母给你起名叫'丰收',那他们肯定是农民”。当然这个推断可能对,但仅靠名字是不充分的,一个人的名字并非推断他们父母职业的可靠信息。

第二种是后此(Post Hoc fallacy)。Post hoc是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的缩写(“在一件事之后发生,这件事就是原因”)。用一件事先发生来证明这件事就是后面发生的事情的原因时,就犯了后此谬误。这种谬误混淆了“随后”和“因为”。许多迷信都产生自后此谬误,如:

“昨天,我从梯子下面穿过、把打开的伞放在屋里、打翻了盐、遇到了黑猫(都是西方迷信里做了会带来坏运气的事情),却忘了用幸运骰子敲木头。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遇到了一堆糟心事儿。真倒霉。”

从理论上讲,这些事情也许可能导致坏运气,但这些迷信从未被已知的证据证实过,更合理的结论应该是这些事件并不会导致运气不好。即便后来的糟心事的确发生在穿楼梯、打翻盐之后,更可能的是这个人期待糟心的结果,才故意做了那些事。这就是个后此谬误。当然了,如果你从梯子上摔下来,砸到了一只愤怒的黑猫,并且被一把打开的雨伞绊住,那倒真是很糟糕的一天。

第三种是相关性谬误(correlational fallacy或者cum hoc ergo propter hoc,与它相关所以就因为它),是说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事情解释为具有因果关系。两件事很有可能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凑巧同时发生;或者,当第三个因素导致两件事共同发生,这两件事也没有因果关系。

例如,“乔每次去游泳时都会穿着他的Speedos,说明一穿上Speedos,他就会遇到想让他去游泳的事情”。这就是一个相关的谬误。理论上他确实可能毫无来由地就穿上了Speedo泳裤,而没去考虑穿上泳裤之后干什么,然后就令人意外跳到了寒冷潮湿的泳池里。但是更可能的是,因为他已经计划去游泳,所以才穿上Speedos。

油管视频1:批判性思维-因果谬误

Bert:嗨,Ernie!

Ernie:(举着香蕉在耳朵边上)早上好,Bert!

Bert: 你为什么总在耳朵边上举着香蕉?

Ernie:为了赶走鳄鱼。

Bert:鳄鱼?芝麻街哪来的鳄鱼?

Ernie:那说明香蕉起作用了。

Bert:嗨,Ernie!

Ernie:(举着香蕉在耳朵边上)早上好,Bert!

Bert: 你为什么总在耳朵边上举着香蕉?

Ernie:为了赶走鳄鱼。

Bert:鳄鱼?芝麻街哪来的鳄鱼?

Ernie:那说明香蕉起作用了。

轮到你了:

在这些例子中,哪种因果谬误起作用?

例1:“吉米今天不在学校。他一定是跟家里出去玩了。“

例2:“吉米发烧、鼻窦充血、咳嗽,没来上学。所以他今天晚些时候可能会去做化验。”

例3:“这个'鹿穿越'标志应该挪到别的地方去。这段路是事故高发的高速公路,鹿应该从别的地方穿过去。“

油管视频2:后此谬误

(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刚旅行回来与妈妈通电话)

谢尔顿:不,妈妈,我并没有感到你和教友为我的安全做的祷告。我安全回家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你们的祷告起了作用,这是一个后此谬误。

11.沉没成本谬误

有时我们对某个项目过于投入而不愿放弃,就算这个项目已被证明不会产生有用的结果也不行。想要完成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当投入了大量资源以后,这很常见,通常也算不上逻辑谬误。不过,当我们认为应该继续执行这个任务或项目时,这种想法就变成了逻辑谬误:我们的决策基于已经产生的投入或者成本,而不是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成本。确实,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人物会产生成就感,这个项目也许还有其他价值,但这些回报并不能证明继续投入是划算的。

当我们希望获取完成感或成就感时,就容易产生“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术语,指已经发生的、无法收回的费用。例如,在看完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前六集后,您发现该节目不适合您,这六集是你的“沉没成本”。但是,如果你觉得既然已经投入了大约六个小时的生命,所以你应该看完,那就是糟糕的决策,因为它的成本高于收益。

在心理上,当我们渴望完成感或成就感,或者我们对这个这个项目非常熟悉因此沉溺其中会感到舒服,就容易产生沉没成本谬误。有时,我们会在某个“投资”项目投入过多感情,就会产生“烧钱”、浪费时间以及错误管理资源等行为。

轮到你了:

请考虑以下示例。哪一个是沉没成本谬误,哪个不是?

例1:“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结束了。我们都很惨,没有婚姻,没有小孩,没有稳定的工作。但跟他已经在一起七年了,所以我最好还是和他继续过。”

例2:“我大学上了一半了。大学很难,也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有趣,但我事先不知道。我想我会读完并获得学位。”

(油管视频)Julia Galef讲解沉没成本,里面讲了几个例子。

简单的例子:你去商店购物,快走到了突然想到商店今天不开门,但你想已经走了这么远,还是走到底吧。 常见的例子:现有的工作已经不再适合你,而更好的工作也已经出现,你的选择是,在过去的工作上投入了那么多,那还是坚守吧。过去的投入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谬误产生的原因:决策不是基于未来的收益,而是基于是否愿意看到过去的投入消失。 小到书读了100页才发现没什么帮助,是否继续读;大到博士读了一半发现自己对此其实毫无兴趣,是否继续。

12.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诉诸权威是对权威的误用,有多种情况,包括只引用权威意见——实际上是通过假定权威永远正确去绕开其他可检验和翔实的证据、引用无关的权威、或引用假权威。

像许多其他逻辑谬误一样,诉诸权威(拉丁文“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意为“argument from respect”)很难被发现。难以发现的原因是,引用具有相关性的权威说法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其实是好的说理方法。问题在于,如果你的论据只有权威意见,并要求听众无条件接受权威意见,而没有任何其他证据表明这些权威是正确的,就会构成谬误。

通常诉诸权威谬误指的是无关的权威,比如在试图证明一些关于精神病学现象时引用一位足科医生的意见一样。引用权威来论证自己的论点时,你不仅要引用具有相关性的权威,还需要正确地展示权威的意见,确保其能够被接受和认同。

再看一个无关权威的例子:“我买了Fruit of the Loom™内衣,因为迈克尔乔丹说这是最好的。”但是,迈克尔乔丹不是内衣领域的权威。

再看一个不连贯的逻辑:“五分之四的牙医都认为刷牙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意义”。牙医确实都有关于牙齿卫生的专业知识,但他们没有资格就人生意义得出这么深刻的结论。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只是个人意见,而不是专家建议。这也是无关权威。

或者“我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因为我的妈妈这么说”。虽然我可能确实非常英俊,但妈妈的意见并不能证明这一点。妈妈有偏见,因为作为母亲她的任务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她也很容易通过“玫瑰色眼镜”看到我。她的权威是虚幻的。

过度依赖权威的另一个问题是,就算是权威也有时会出错。16世纪的科学专家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地心说),事实证明他们错了;19世纪一流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宇宙永远存在(稳态理论),他们也错了。

出于上述原因,虽然一般来说将有证据支持的权威意见作为论据是很好的论证方式,但即使是权威也需要能够被(公正的)怀疑,因为他们可能犯错误,或者在专业之外以其他方式误导你。

轮到你了:

请考虑以下示例。这些陈述如何错误地引用了权威?

示例1:“因为马丁辛在电视上扮演总统,他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位伟大的总统。”

例2:“有一天机器人将奴役我们所有人。这是真的,我的计算机科学老师这么说。”

例3:“这个互联网新闻网站说,候选人打击婴儿。我们知道这是真的,因为它在互联网上。”

油管视频

(很老的视频,大概是反思教育方式的时候拍的宣传片)

解说:这些孩子被教育成无条件地接受任何塞给他们的东西,毫无批判性,质疑精神不会得到鼓励。 老师: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带教材了吗? 学生:带了,老师(并递上教材)。 老师:书上有没有说我们的法庭永远是公正的? 学生:有,老师。 老师:那你怎么还敢对这个事情有疑问? 解说:所以我们看到下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学生:(拿着书对家长)但这一定是真的,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13 含糊不清(Equivocation or Ambiguity)

当一个词、短语或句子被故意说得很含糊,以期产生混乱,引导听众听错自己的意思,就产生了含糊不清谬误。“一词多义”(equvication)的词源来自“平等”(equal)和“声音”(voice),指两个声音,和一个单词可以表示两样不同的东西。与之同意的是另一个词是“歧义”(ambiguity)。

当这个技巧被用于写诗或者或喜剧时,我们称之为“文字游戏”。但是当它在政治演讲、涉及到道德或者价值的辩论、或者经济报道中,有意引起观众或者读者的误解,那就构成一种谬误。这里需要强调这种有意的含糊才构成谬误,非故意的含糊引起的误解只是误解。构成谬误的含糊不清都带有欺骗的语气,通常以委婉语的形式出现,用听起来“更好”的词语代替令人不快的词语。例如,委婉语可能会用“创造性许可”代替“撒谎”,或用“年轻人的轻率”代替“犯罪背景”,或者用“提前退休”代替“解雇”。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可能会将彼此的关系描述为“只是朋友”,让人觉得他们之间没有浪漫关系。这些用语替代的词一旦被有意使用以误导他人,就成为含糊不清谬误。

轮到你了:

以下哪些例子是含糊不清谬误?

例1:“他的党希望将你的宝贵税收花在构建大政府上,而我的党正计划对关键项目进行战略性联邦投资。“

例2:“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说我违背了诺言。我说我再也不会和前女友说话了,我确实没有,我只是给她发了一些照片和短信。”

14. 诉诸同情(Appeal to Pity)

诉诸同情(拉丁文Argumentum ad misericordiam,即英文的argument to compassion)跟针对人身一样,是一种相关性的谬误,这两种谬误的问题都在于与所讨论主题的对错无关,而是通过利用他人的同情或者某些情感上的敏感去绕开主题。换言之,诉诸同情就是一种对情绪的操纵,例如

“你怎么能吃那个无辜的小胡萝卜?他那么小就从地里家中被摘下来,还经过粗暴的去皮和化学处理,包装以后再运到当地的杂货店。它对你没做任何坏事,你却要吃了它。你得好好反思一下你把什么东西吃到肚里去了。”

“你怎么能吃那个无辜的小胡萝卜?他那么小就从地里家中被摘下来,还经过粗暴的去皮和化学处理,包装以后再运到当地的杂货店。它对你没做任何坏事,你却要吃了它。你得好好反思一下你把什么东西吃到肚里去了。”

显然,这一对吃胡萝卜的指控是通过将胡萝卜比成有意识的动物来实现的——而且强调胡萝卜的“小”,但这一指控并非以事实作为根据。那么依照正确的逻辑,什么时候你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把什么东西吃到肚里去了”呢?答案是当只有存在确切的证据证明,你的食物是由不道德的农业实践或者不公平的交易行为生产的,比如使用奴隶、使用有毒的化学制剂等等,你才需要反思。

真理和谬误属事实范畴,而非情感范畴,这是一个“是”与“不是”的判断,而与人们的感受无关。换言之,当我们将感情误解为事实时,就会出现这种谬误。人的感受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能用来探测真理,因此我们可以将下面这条作为一个一般规则:当我们将情绪视为判定事情真假的确定证据时,我们肯定在犯错。举个例子,孩子们因为觉得他们的床下有怪物而害怕黑暗,但这(害怕)并不能用来证明怪物的存在。

真理和谬误属事实范畴,而非情感范畴。

真理和谬误属事实范畴,而非情感范畴。

说句公道话,情感有时也可能与真假相关。比如,在道德领域,当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是否令人生厌或值得称赞,或者政策领域,政府的政策是令人愉快还是令人反感,情感或者感受当然是判断的关键因素。在计划一项社会活动、为一种产品做广告、或为一项慈善事业团结一群人的时候,人们的感受或者情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一旦情感被用来代替事实、或者作为对事实的干扰,就变成了诉诸同情的谬误。

珠宝和汽车公司通过影响你的情绪来说服你购买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一个谬论,因为这是一个行动,而不是一个主张,无关真或假。不过如果他们通过诉诸情感来证明你需要这辆车,或者某款钻石手镯能将你的青春、魅力和社会地位从时间老人的寒冷湿冷的魔掌中夺回,那就是一种谬论。事实上,你可能不需要那些东西,它们也不会拯救你转瞬即逝的年轻岁月。

轮到你了:

其中哪一个是诉诸情感的谬误,哪一个不是?

例1:“老师,这篇论文你得给我打个A。我知道我只写了一个句子,还放了一些剪贴画,但请你理解,我的祖母在旅行时突然去世了,我要去外地参加她的葬礼,而葬礼过程中我的父母还离了婚,所有这些压力让我这两周分外紧张。请你多点同情心,我祖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我这门课能得A。“

例2:“老师,我知道这个作业不合格,对此我也感觉很不好。我想和你约个时间见面,讨论下一项作业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诉诸同情是诉诸情感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诉诸愤怒、恐惧/焦虑、内疚、悲伤、厌恶、骄傲、解脱、希望等谬误,都是通过诉诸某种情感的方式让人们去用情感代替事实做判断。

油管视频:辛普森一家之“想想孩子!”

大概是Helen Lovejoy本人做事惹人讨厌,却经常(很夸张地)用孩子来说事儿。

15. 花车谬误(Bandwagon Fallacy)

花车谬误是指,因为其他人同意一件事情,这件事就是真的、正确的、或者好的。一系列相近的谬误都可以归到诉诸大众之下,比如,诉诸流行(拉丁语ad populum,即to the populous/popularity),指流行的就应该被接受;诉诸民意(拉丁语concensus gentium,即consensus of the people),指因为相关权威或人民都同意,就应该接受一件事情;地位诉求(status appeal)是指如果一件事会让你“受欢迎”、“重要”、或“成功”,这件事就是真实、正确或好的。

Bandwagon是游行时使用的花车,据说古代的政治家为了获得选票,会游行穿过选民所在地区的街道,试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支持候选人的人会被邀请跳上这个花车,Bandwagon Fallacy因此得名。

这种策略在广告客户中很常见,比如“想成为迈克尔乔丹,从早餐选择wheaties开始“,“喝佳得乐,因为这是所有职业运动员保持水分的方式”,“麦当劳已经为990亿人次提供过美味食物,你是下一个”。这种论述的形式通常是:"许多人做或认为X,所以你也应该做或考虑X。

这种说理方式的问题是,众人对某个说法或者行为的接受,并不意味着这种接受总是有道理的。人们可能会被误导、会犯糊涂、会被欺骗,甚至会有意选择非理性行为。尤其是,群体行为有时是愚蠢,比如“暴民心态”的形成。人很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并不会因为很多人做出同样选择时就不再发生。

轮到你了:

下面哪个是花车谬误?

例1:“我学校的几乎每个人都在星期五晚上参加聚会,这一定是个很受欢迎的事情。”

例 2:“我学校的几乎每个人都将在周五晚上参加聚会,这一定是一件对的事情。”

油管视频:花车谬误

花车谬误产生的原因是人们有对某个群体产生归属的情感诉求。 跟花车谬误相近的是诉诸流行和地位诉求 诉诸流行是对群体的情感诉求 地位诉求是指人们认为特定的标签或品牌会使他们显得更优雅或者更重要 例子 支持家乡的球队 诉诸流行是对群体的情感诉求 地位诉求是指人们认为特定的标签或品牌会使他们显得更优雅或者更重要 支持家乡的球队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感谢原创。如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正。

读书|思考|感悟

把时间交给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